当前位置:首页 聚焦 > > 正文
软文—它诉说着媒体和写作者的小心翼翼
来源:软文管家
2023-01-05 09:18:55

软文和花没花钱无关。软是一种不痛不痒,还没有意气风发过就开始岁月静好。它诉说着媒体和写作者的小心翼翼,自我保护和圈子化。

进入朋友圈时代后,整个艺术圈成了一个和气生财的地方,没有人约架,没有人在匿名论坛上骂艺术家。再互相看不顺眼的人,表面上也装一装,老师老师地客气。

软文发稿网(www.ruanwen.cn)软文投放平台了解到,在这样的氛围里,评论文章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新闻稿。我们一看到文章标题带了些“观点”,就知道这一定是篇译文。负面了,带情绪了,国际艺术界又堕落了。而国内艺术图景和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一样,从来都是形势一片大好。

一个人越是手握话语权,利益相关越多,越只需要当陪笑的伶人——那些跨界网红学者无不如此,所谓的写作无非是获得其它利益的调味品,在套餐里加一点,显得自己的IP更加完整。随手拿一点西方热门(和过气)理论家的东西,一段话甚至能用在好几个艺术家身上,不禁让人怀疑他们开发了什么观点一键生成器,搅合搅合出锅就能唬住金主,皆大欢喜。

搞批评,有那个必要?

媒体老师这个尊称,总让人感觉是嘲讽,一听到别人这么叫我就萎了。和数十位媒体老师一起在开幕导览里蠕动前进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在被喂食一些别人嚼好了、分不清内容物的东西。我咽不下去。

软文发稿网(www.ruanwen.com)软文投放平台了解到,大部分写作者太卑微了。在小红书上刷到过一位独立撰稿人,熬夜写到凌晨三点,一周好几篇。TA对现状挺满意,还特意强调在艺术圈生存一定得收藏,自己偶尔会购买三万以下的作品,这样画廊会介绍更多的活儿。

太努力了,太感人了,真正实现了把辛苦赚的钱回馈给行业的绿色循环。只是当作者需要靠消费来持续获得资源,艺术批评也就进一步完了。

卑微不是没来由的,艺术写作其实门槛相当低。几年前在展厅里对我灵魂发问“策展是什么意思?”的新入行媒体老师,如今也是大谈绘画语言的真·媒体老师了。当然这也没什么,而且正说明了从事此行业所需的知识完全可以速成习得,《艺术写作:从零基础到精通》大概只需要收录五篇展览前言。

或者三篇。

软文发稿网(www.ruanwen.cn.com)软文投放平台了解到,而很多所谓学术化写作则在内容上实现了无效传播,通篇沉醉在自我高潮里。这是一种写作魔法——写了,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写,看似硬核,实际肾虚,人人假装读了,但其实只是拉到最后点赞。这些文章本质上类似于在QQ空间公开的青春期日记,读者尴尬,艺术家尴尬,只有作者感觉良好。

更实际的问题是,一些写作者其实毫不尊重写作这件事本身。常常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把一长条艰涩的句子品读了十几遍,结果发现作者偷换主语,句型成分缺失,成语误用,的地得不分。

写了半天列维-斯特劳斯(Claude Lévi-Strauss),一看理论引用的是列奥·施特劳斯(Leo Strauss)。我的底线已经一降再降,但是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是时常把我击溃。

有时候这是作者太受欢迎,赶工出行活儿的恶果,有时候则是他们的哲学大脑跑得太快,不小心把初中语文跑丢了。

然而这些都没关系,不仅作者从不觉得丢人,大家都非常宽容。写得好不好最多成为私下的谈资,混得好不好才决定了真正的生产力。

但这些都好过大大方方直接摆烂。

那些在中国待了很多年的外国通讯作者,平时给各大知名海外媒体供稿,乍一看挺唬人的,仔细一看发现大部分都是新闻稿拼贴,六七个展览凑成一大篇。

偏偏这种稿子会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,我挺纳闷,怎么大家很喜欢低质量英文报道吗?后来经人点拨才意识到,原来不是喜欢低质量,是喜欢英文。

天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艺术界,结果过了这么多年还在自我殖民。

“有这进口货吃就不错了!挑三拣四的。”大概是这么回事吧。

回到中文媒体上,大家对媒体有两种微妙的态度。或者提防,或者破大防。

博览会上,卖得不好的画廊老板看到来打听销售情况的媒体就像看到瘟神一样。一些大艺术家和大策展人在受访的时候前言不搭后语,等采访稿整理出来,他们不是大骂作者篡改自己的意思,就是骂这家媒体没有文字能力,完全忘了真正没有文字能力的人是谁。

到最后,只有抄新闻稿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。毕竟过日子,最重要的是安稳。

于是一到艺术界过节的日子,各家媒体都找上同一群作者,争相采访同一群知名人士,听他们重复毫无逻辑但倒背如流的套话,再互相抄一抄。点开公众号列表,还以为我国已经实现了艺术媒体的大一统。

如果不想和气生财,那就很尴尬了。几年前我写了一篇展评,大概说了几句展览有些肤浅,某些方面值得改进云云。结果文章一出来,机构总监找我促膝长谈,希望我删掉那些话,或者干脆重写一篇,因为他们默默做了很多事情,虽然从展览里看不出来,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(是这么用的吗?)

谈到天都黑了,主旨就一个:“我们这么努力,你为什么要黑我们?”

我又自责又困惑。我也没黑你啊,只是没怎么夸罢了。(况且你也没付费。)

总之机构不习惯。人家哪受过这个委屈啊,呜呜,破防了。

也有比较隐忍的机构选择独自疗伤,私下嘟囔两句“我们有一点不同意见,但接受你的批评”,或者更有尊严一点,“其实这种文章我从来都不看”。我还觉得对方挺大度,没直接拉黑我。感动。

但转发是不会转发的,绝无可能。不要试探人家的玻璃心了,适可而止好吗。

媒体在艺术界真的很重要,我花了很久才明白。

有一位总监曾经劝诫我,千万不要从事艺术媒体工作,国内根本没有批判可言,媒体文章毫无意义。

我醍醐灌顶。

没过多久,我发现TA努力地向各大媒体推销他们的艺术家和展览,市面上多了不少该机构白嫖来的软文。

——看来也不是毫无意义啊。但再怎么离不开,表面上还是要装作看不上。

当然,发这些牢骚的我也不过是自命清高罢了。艺术界需要批评之类的话谁都会说,或者说大家最擅长的就是对宏大抽象的问题夸夸其谈。吃瓜是件快乐事,只是千万别吃到自己头上。比如看Mark Rappolt在威尼斯怼天怼地,或者大家一起骂卡塞尔,那是津津有味。只是这一套在国内是行不通的,毕竟我们机构努力搞后殖民,不能被骂;我还是年轻(?存疑)艺术家,需要支持,呜呜。

所以还是软文好,吃得放心,读着舒心。哪怕大家都看得出来阅读量是买的,只要不捅破就行。

相关关键词: 新闻稿怎么写 如何写一篇新闻 怎样写新闻作文八年级 怎样写新闻时评 网站推广软文案例 网站推广软文 网络软文推广案例 品牌推广软文案例 软文推广范文 网站营销软文 活动推广软文范例 广告软文案例 网络营销软文案例 系列推广软文写作案例 系列推广软文范例